曾经见证中国男足挺进世界杯决赛圈历史时刻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,1988年投资2.5亿元建成,2007年被爆破拆除,使用未满20年;
浙大湖滨校区3号楼,被认为“设计寿命为50年、使用100年都没问题的大楼”,只用了15年就成了建筑垃圾。爆破拆除后,取而代之的则是仅比其高13米的建筑……
我国《民用建筑设计通则》规定,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,一般性建筑为50年至100年。然而实际上,我国被拆除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预测,建筑过早拆除将导致中国每年碳排放量增加,同时还将导致巨大的资源浪费。据计算,“十二五”期间我国每年将因过早拆除房屋浪费数千亿元。
不顾资源约束,随意变更规划
“短命建筑”除了城市规划考虑不周之外,更多的因素在于规划决策“家长制”,一些政府官员不顾资源约束,热衷于大拆大建带来“政绩”。
一位广东省规划部门工作人员表示:“现在普遍情况是‘一届政府一个规划’。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喜好,有的领导刚上任就提出新概念,修改以前的城市规划。下属积极‘帮腔’、推进项目,极少提出反对意见。”
有的领导把自己当成了城市“总规划师”,就像川剧变脸一样朝令夕改。据报道,安徽省淮南市委原书记方西屏,怀疑在建的“观湖国际”酒店挡住风水,于是强行令其拆除。2012年7月才动工兴建的“观湖国际”,到2014年3月,刚建成的两栋大楼被爆破拆除。
在南京市,1996年兴建的城西干道全线高架,仅使用了13年即被拆除,改之以采用隧道下穿十字路口方式。
“城市规划不能说变就变。”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教授杨解君认为,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论证,让专业人士的意见得到真正体现。
专家建议,城市规划应保持延续性,要制定1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城市规划方案,并严格执行规划方案;同时,要抓紧编制省、市、县三级政府部门的权责清单,制衡地方行政官员更改规划的权力,杜绝“一届政府一个规划”的现象。